在中盐内蒙古化工的实验基地,伴随着烧杯轻轻碰撞的声响,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能竞赛正在火热进行。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比赛,更是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。选手们被称为“幕后卫士”,他们正经历着历时数月的技能淬炼,参加一场16选2的“突围战”。
此次竞赛的规格高、考核严,选手们需要在理论深度、实操精度和应急能力上都展现出非凡的水平。为此,技术质量部的质量室迅速启动了“精英孵化”计划,从16名经验丰富的检验骨干中选拔出最优秀的选手。备赛阶段采用了“日常攻坚+阶段冲刺”的科学训练体系,确保每位选手都能在实战中不断提升自我。
在备赛的8小时之外,实验室的通风橱前总有身影闪动,选手们围绕核心实操项目进行反复练习。从移液管的精准拿捏到滴定角度的细微调整,选手们力求将每一次操作的误差控制在0.1%以内。每周一次的专业知识考试聚焦于化工原理、标准规范和安全规程,试卷上密密麻麻的批注记录了他们对知识点的逐个攻克。
在首轮16进3的比拼中,选手们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溶液含量的精准测定。选手们的操作能力和对细节的把控被严苛考验。从滴定管的试漏、涂油到滴定的每一个步骤,考查的都是化验员的操作功底。经过两个月的高强度训练,实验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,选手们为了攻克难点而不断重复实验,记录下近千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。
当名单缩减至3人时,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。最终选拔以“实战考核”为核心,选手们需在150分钟内完成从标准溶液滴定到样品含量分析的全流程操作,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验结果。最终,刘涛和张艳凭借对每一个数据都有溯源依据的坚守,脱颖而出,成为这场比赛的赢家。
如今,这两位“化学尖兵”仍在实验室进行最后的冲刺训练。烧杯中摇晃的溶液映出他们专注的眼神,映照出中盐内蒙古化工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。这场备赛之战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比拼,更让“精益求精”的种子在更多检验员心中生根发芽。
高忆配资.阳美网.股票配资交流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